使命在肩 风雨无阻
——新警巡边记
沙尘肆虐、荒无人烟,界碑矗立在千里大漠之间。
只有真正走过阿拉善的边关路,才知道这里环境有多艰苦。
这条路上,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前赴后继奔赴边疆,用青春书写“祖国在心中”的誓言。
3月10日清晨,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阿左旗边境管理大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们熟悉的沙尘暴再次卷土重来。迎着风,银根边境派出所组织该所新招录辅警前往边境前沿开展“走边关·巡边境”主题党日活动。
警车在戈壁的“搓板路”上颠簸前行,窗外的荒漠起伏向前,一丛丛的骆驼草星罗散布在荒漠上,车身随着路面起伏,车轮摩擦地面发出震耳响声,他们的目的地是距离派出所80公里外的戍边夫妻警务室。
“欢迎大家,叫我乃超就可以。”到达警务室后,民警徐乃超对刚刚下车的辅警们激动地打着招呼,并带领大家参观了警务室的每个功能用房,详细介绍了辖区情况及警务室日常工作等内容。
“这面锦旗是去年冬天我和妻子李文娜在寒风中救助一位大车司机后送给我的,那位大车司机经历了这危险的一晚后,就彻底退休了。”看着冷清许久的办公室站满了人,徐乃超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
每走到一个功能用房,听着大风吹着旗杆发出的叮叮声,辅警们感受到警务室生活的不易。“走进戍边夫妻警务室,体验了戍边夫妻民警的日常工作生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们行走在大漠戈壁间,用默默坚守诠释出的忠诚与担当,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我们应该向他们虚心学习。”辅警李晓雪看着夫妻俩的婚纱照说。
“我们警务室所在地,与中蒙边境直线距离不足7公里,今天刮沙尘暴,到了后还需步行巡边,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做好个人防护。”该所教导员张浩的一番话,让辅警们打起精神,立马整理了下各自的装备,准备进入工作状态。
在戈壁间巡逻,不仅考验体能,更是对意志的磨砺和锤炼。张浩在排头带路,辅警们紧跟其后。一路上,张浩悉心讲解沿途地理环境、边境情况。
“大家看,那就是界碑!”临近界碑,大家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一路小跑来到界碑面前,纷纷抚摸着神圣的界碑,掏出手机与界碑合影。
界碑就在前方,辅警张超群激动不已。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界碑。触摸界碑,他更加明白,“界碑是大家心中最高的山峰”。
一旁,辅警白乌依汉望着界碑,许久没有说话。
原来,白乌依汉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潍坊舰服役,参加过也门撤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中俄军事联合演习等多次大型执勤任务,去年和家人商量后,他主动要求报考到条件艰苦的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参加警务辅助工作。
“看到界碑,让我想起了曾经为国护航的日日夜夜,戍边的日子也许艰苦,但能再次以不同的身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觉得人生特别有意义。”望着界碑,白乌依汉思绪万千。
随后,大家怀着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来到了辖区居边护边堡垒户“巴营长”家,聆听老人半个多世纪以来自己的巡边守边故事。
大家口中所说的“巴营长”是银根边境派出所居边护边堡垒户巴音别立格,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巴营长”便穿着绿军装,与派出所民警一起执勤巡逻,成了派出所的一位“编外民警”,他虽不穿警服,却与派出所民警一样,用满腔的赤诚,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不管风吹雨打,都要不定期地沿着边境线巡逻一遍。戍边半个世纪,他见证了派出所一批又一批民警的离开与新鲜“血液”的注入,已然成为派出所民警心中的“老兵”。
“聆听一个个戍边故事、亲眼见证祖国边境界碑,这种感觉很神圣,感觉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丈量祖国的边境,边境巡逻虽然辛苦,却意义非凡。”在返回的路上,辅警们交流着这次边境踏查的感受,表示将履职尽责,全心投入今后的边境管理工作中,坚决筑牢边境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