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创新推出“邻里理事会”机制,努力将邻里之间的“死结”变成“活扣”。
热心居民化解纠纷300余起
在乌海市乌达区永昌佳苑社区,“邻里理事会”的老奶奶们坚持每天在辖区转悠,遇到居民有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碰到谁家吵架赶紧去调解,听到有人求助立即上前询问。一旦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奶奶们就联系派出所民警。穿着统一工作服、戴着胸牌的银发老奶奶们,成了社区里的一景。
永昌佳苑社区里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居多,大部分是原矿区的搬迁居民,邻里纠纷较多,报警量大。针对这一问题,乌达分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
“从平房搬至楼房居住,居住环境改变了,邻里之间要磨合,小矛盾、小纠纷较为集中,牵扯了派出所大量警力。”巴音赛街派出所所长任伟介绍,为让居民尽快适应,分局协调梁家沟街道办事处和永昌佳苑社区,从居民中挑选出一批有威望、处理纠纷有经验、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奶奶,成立“邻里理事会”,帮助调解居民矛盾纠纷,同时还能把群众呼声及时向派出所、社区传达。
如今,“邻里理事会”逐渐成为派出所、社区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来。截至目前,“邻里理事会”已成功调解居民矛盾纠纷300余起。
“订单式”服务促进和谐
乌海市公安局乌达分局为“邻里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并协调社区和街道办制作发放统一的服装、工作牌和笔记本等,让理事会成员放心投入到工作中。
“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特别关心我们,组织我们学习法律政策、到其他优秀单位取经,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还帮我们协调联系一些相关单位,大家干起活来特别有信心。”理事会成员王翠珍笑着说。
为不断增强“邻里理事会”的专业能力,乌海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定期开展业务指导,结合具体事例,讲解“枫桥经验”发展变化以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每个月月底,社区民警会协同社区召开“邻里理事会”成员例会,总结本月工作、通报社区警情、部署下月工作、学习相关知识。截至目前,“邻里理事会”共收集社情民意500余条,已帮助解决400余起,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升级。
“邻里理事会”充分发挥在议事协商、基层治理、惠民安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针对小区内部管理事项和居民各类问题诉求,采取“居民点单、理事会接单”的方式,由“邻里理事会”牵头协调物业公司、居民代表进行沟通协调,构建居民幸福美满“生活圈”,为平安建设添彩助力。 (陆晗 齐越)